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推,高在哪?
访问量:3787

“过去十年,是安徽跨越发展的十年。”在5月1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晒”出安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摄  “皖高峰”记者获悉,十年间,安徽经济总量从1.9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连跨三个万亿级台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实现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规上工业营收从3.3万亿元增加到5.1万亿元,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  实践中,安徽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又突出体现在哪些领域呢?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现阶段,安徽正按照“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奋勇争先。“三地一区”,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被摆在第一位的任务。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用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以及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资源,成效显着。已经取得许多科技创新策源的成果,特别是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上取得重要进展。

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就拿量子信息来说,在这一领域,安徽相继推出“墨子号”量子卫星和“九章”“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重大原创成果,成功研制国际先进水平的锶原子光晶格钟,数十亿年的误差不超过一秒。  同时,安徽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激活科技创新要素,激发科学家和各类人才的创造力。  “我们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协同创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的创新生态。”王清宪分享道,“科大硅谷”就是这样一个大场景、试验田,今后这里会涌现很多创新单元,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就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摇篮。  人才是第一资源。眼下,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推进创业安徽行动,通过技术、人才、资本、场景互动,成全更多年轻人创新创业。  数据显示,近年来安徽人口净流入态势明显,去年合肥市人口增加21.9万人,在长三角城市中居第1位。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安徽科技、产业创新的新生力量。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都出自安徽……在外界看来,曾经的安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省,现如今,安徽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的形象愈发清晰。  如果说,科技创新提升了“辨识度”;那么,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则增强了安徽的“显示度”。  “十年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翻了一番。”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已经打造汽车、装备制造两个万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个超5000亿产业。  汽车是安徽的首位产业。据统计,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汽车出口114.7万辆,相当于我国差不多每出口4辆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  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分享了安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做法。“主要得益于‘三个坚持’,即坚持集群式发展方向,坚持走‘科创+产业’路子,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推进机制。”

奇瑞汽车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坚持不懈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仍拿汽车产业举例,当地以奇瑞、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4千多家。而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研发方面,更是投入大量财力、人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安徽还使出新打法,谋划多业态融合。  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当下,安徽全面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建设“大黄山”,是安徽主动顺应旅游消费升级趋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对标国际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推动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游升级的“关键一招”。  “我们正在此打造休闲度假、医疗康养、创意经济、体育赛事、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进而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安徽省副省长孙勇说。  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优越营商环境的支撑。安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出800多项营商环境提升举措,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德国大众自2017年在安徽布局新能源汽车中国制造基地之后,去年又投资10亿欧元;美国康宁、英国联合利华等着名跨国公司也都在安徽追加投资;最近渣打银行又落户安徽。这些跨国企业,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安徽的营商环境。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省域加入长三角,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近年来,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首先,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等高对接。近3年,安徽对标沪苏浙,陆续推出8批次825项改革举措,常态化选派干部到沪苏浙园区、企业跟班学习。  其次,是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去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中,实际到位资金六成以上来自沪苏浙。安徽优质企业也不断融入沪苏浙产业链,国产大飞机C919就使用了安徽陶铝新材料。

建设中的宁马城际铁路。储灿林摄  更重要的是,一体化发展让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目前,每天从合肥到上海的高铁有78对、到南京有116对、到杭州有78对,“跨省通办”“一卡通办”等让群众跨地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深度“融长”之外,安徽还“向海而兴”。有数据为证,今年一季度,安徽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虽然安徽发展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全省经济保持着稳中向好的态势。  “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我们正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加快科技、制造、农业、生态、人才、教育、文化‘七个强省’建设。”王清宪说,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我国一定会有新的经济板块隆起,在这个新隆起的板块中,一定会有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