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向“新”而行 在一线收获成长
访问量:1498

欣欣向荣的五月,第一天就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就在节前,全国有1088人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什么样的关键词最受关注?什么样的群体最亮眼?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中奖率”高。380名产业工人获奖,占获奖人数超过四成;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主体,172位农民工获奖,占获奖人数的18.2%,比重创新高。

数字里的向“新”折射变化,我在岗位上成长。我国在盾构机领域曾完全依赖进口,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是盾构司机的张帅坤转向研发领域,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从手工铣削误差在0.2毫米范围内的零件,到操控精度达0.001毫米级的数控机床,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特级技师董礼涛为大国重器打造澎湃动力。  提起新质生产力,人们很容易想起各类高精尖科研人员。实际上,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普通劳动者同样大有可为。以新技术、新思路驱动创新,大量新岗位正在发出邀约,技能人才总量依然不足。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打造一支新型劳动者队伍,这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如果说战略人才的作用是“顶天”,拥有新思维、掌握新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旨在“立地”——“连天接地”才能打通“产学研用”链条,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推动产业在提质增效中“顶天立地”。

大国工匠从哪里来?从越来越多的车间微创新,到“大国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生产一线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让有绝活的基层劳动者挑大梁、担重任,就能让大国工匠脱颖而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就能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匠心聚,百业兴。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劳动者大有作为,需要打造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