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山东这位农艺师想让更多人因农业而富起来
访问量:9345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报道  眼下正值五一长假,在菏泽市农科院实验田里,牡丹晚期品种和芍药正进入盛花期,菏泽市农业科学院正高级农艺师王连祥正带着助手仔细观察着牡丹和芍药长势情况,详细了解牡丹结籽状况和叶片颜色。  “农业科研和别的学科不一样,具有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讲究季节性,错过了这段时间,就要等到明年。”王连祥说,自己既然选择了农业科研这一行,就不能谈苦累,农业科研就是要坚持,不能随意言弃。

王连祥在田间地头考察植物长势  王连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响应国内发展节水农业号召,1996年起,他就一直致力于土、肥、水领域的创新研究,围绕滴灌节水、随水施肥环节急需解决的专用肥料品种问题,在科学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他在实验室内配比合成新型肥料,每隔2个小时观察产品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检测养分含量,验证肥料产品的养分水解缓释快慢;为拿到第一手肥料配比数据和资料,实验关键时期还要保证一个相对集中的科研时间,吃住在实验室,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些他都早已经习惯。  为探索研究磷元素在大田土壤作物中的运移规律,炎炎夏季,王连祥在田间一蹲就是大半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弯腰弓背,认真观察记录数据,汗水与泥水混合在一起,浑身脏兮兮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试验,终于创新形成了农用短链低聚磷酸铵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该技术生产的低聚磷酸铵水溶性好,具螯合功能,用于生产液体水溶肥料可将养分含量提高2倍,液体水溶肥料产品零下7度不结晶,性状稳定,作物施肥时可随着滴灌带浇水时滴入作物根部,能同时实现水肥同施,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研发水溶肥料的重要突破口。

王连祥为年轻科研人员作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技术经企业转化产业化生产,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产品在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应用,每年推广面积300多万亩,可用于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作物增产6.5%以上,节约水肥15%以上,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经济、社会效益显着,推动了国内水溶肥料行业和水肥一体化的发展。  2021年,为促进菏泽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王连祥又领衔承担了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区域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为保证项目任务完成,他常常带领团队年轻技术骨干深入企业车间、研发中心等生产科研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共同开展中药材提取加工技术攻关,解决中药材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创新中药材加工提取技术并产业化应用。  截至目前,该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已成功培育孵化出2家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2名博士、5名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2022年项目参与企业销售额达到18.05亿元,利税达5.6亿元以上,2023年1-9月企业销售额18.52亿元,比项目立项前年增加销售额近12亿元,企业实现就业人数1100多人。他主持的项目已初步形成集牡丹、丹参、红花、虎杖等区域特色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取、科研于一体的现代中药种植加工产业链,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中药材虎杖万亩规范化种植与提取加工基地。  今年4月29日上午,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表彰大会在山东大厦举行。会议对2024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获得者进行表彰。其中,王连祥被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王连祥说,今后他会更加努力,让更多人因农业而富起来。  责编:马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