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甲”字大墓!湖北又双叒出土编钟!墓主为曾侯宝!
访问量:77812

近日  湖北省考古院等单位发布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发掘简报  该墓春秋时期的“甲”字形大墓  发掘出土鼎、簋、簠、缶、编钟等青铜礼器  发现有铭文“曾侯宝”

枣树林墓地隶属于义地岗墓群,是墓群南部诸多小墓地之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2018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之前勘探发现的墓葬及马坑、车坑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86座,马坑、车马坑7座。其中M168位于枣树林墓地中部,是墓地5座大型墓葬之一,共出土铜、陶、玉石、铅锡等随葬器物123件。

M168位置图  M168是枣树林墓地5座大型墓葬之一,平面呈“甲”字形。墓口东西长6.7、南北宽5.7、全长17.7米,南部设有陪葬车坑及马坑。根据既往曾国考古发现及研究,可知如此规模、规格的墓葬均为曾侯及夫人墓。墓葬共出土器物123件,随葬成套大型编钟,铜礼器有鼎、簋、鬲、簠、缶、壶、  等,且大部分有铭文,铭文所涉及器主也较为一致,主要为“曾侯宝”,因此,可以判定该墓主为曾侯宝。  M168墓主为春秋中期曾侯宝,与同一墓地春秋中期早段M190曾公求墓、春秋中期晚段M129曾侯得墓前后相继,填补了春秋中期曾国历史的缺环,对研究曾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M168虽然被盗,但仍然出土了较多精美且带铭文的青铜礼器,而且可以与追缴回来的相关青铜礼器相对照,从而专家大致推测出墓葬随葬青铜礼器的组合,为探讨春秋中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礼器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M168随葬器物中新见有楚文化体系青铜礼器——缶,对研究曾楚文化交流与融合,特别是曾国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墓葬出土的铜戈上铸有铭文“  山之金,曾公用斿”,说明曾国铜料来源于某座大山,为揭示曾国铜料来源提供了新线索。

M168全景

M168椁室  M168共出土随葬器物123件,可分为铜、玉石器两大类,下文按质地分类予以介绍。为便于区分及介绍,下文对墓葬盗洞内出土器物编号前加数字0。近年,墓葬被盗器物部分在公安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被追回收缴,亦有部分被私家收藏。部分出土文物

其中,乐器出土15件。器类有镈钟、甬钟两种。

镈钟 2件。正面鼓部铸铭五行15字,自左至右读作:“曾侯宝择其吉金自作行钟其永用之”。

出土甬钟 13件。综合编钟大小、铭文内容、字体及出土位置,可将13件出土甬钟分为3组,第一组2件,第二组6件,第三组5件。第一组甬钟: M168∶8,正面钲部铸铭一行3字:“曾侯宝”,右鼓部铸铭二行6字:“择其吉金自作”。

M168∶7,正面钲部铸铭一行3字:“  行钟其”,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3字:“永用之”。  第二组甬钟:  M168∶13,正面钲部铸铭一行2字:“曾侯”,正面右鼓部铸铭1行2字:“宝择”。

M168∶14,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3字:“其吉金”。  M168∶15,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自作”。  M168∶10,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行钟”。  M168∶16,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其永”。  M168∶106,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用之”。  第三组甬钟:  M168∶9,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3字:“其吉金”。  M168∶12,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自作”。  M168∶104,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行钟”。  M168∶105,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其永”。  M168∶11,正面右鼓部铸铭一行2字:“用之”。

另外出土车马器51件马衔镳、车軎、銮铃、编铃、轭足、节约、鋂;玉石器佩、冲牙、玦、环、塞、管、戈、编磬等。另外还出土了兵器,陶器等。

枣树林墓地发掘了两组曾侯夫妇合葬墓,即M190、M191与M168、M169,根据发掘情况及墓葬随葬器物特征看,M190与M168墓主是前后相继的两位曾侯,M190的年代在公元前650年左右,M168的年代要晚于公元前650年。M169芈加编钟铭文记载:“呜呼,龚公早陟……”,说明M168墓主去世较M169芈加早,芈加编钟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623年,故M168年代当早于公元前623年。根据随葬器物形制特征及相关铜器铭文,推测M168的年代为春秋中期早晚段之间,约为公元前650~前623年。通过墓葬考古出土器物结合被盗传世器物,可以基本推定曾侯宝墓随葬器物组合,对研究春秋中期诸侯墓葬随葬礼制提供了新材料;M168随葬器物兼具周楚文化特征,对研究曾、楚、周三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资料来自《江汉考古》  编辑  文博圈  审核 | 湖北文物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