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唯一大型“零磁”空间,“浙”里先行
访问量:023

央广网杭州4月13日消息早上起来,走到小区门口的健康监测室,就可以通过心磁成像设备,监测自己的心脏健康程度,甚至在家里就可以通过家用心磁仪器,进行日常监测……依托杭州高新区的“国之重器”——极弱磁大设施的建设,这样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  大设施本体项目预计今年底开工  什么是极弱磁?简单来说,特指因为磁场太弱很难测量到或者无法感知到的磁场。其实,磁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切空间都存在磁场。  作为浙江第二个大科学设施——杭州极弱磁大设施,就是要打造世界唯一、性能最强、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  如今,杭州极弱磁大设施已经孵化出标志性成果——心磁成像设备。

心磁成像设备  这台心磁成像设备很像核磁共振仪的仪器,医生按动按钮,患者被移动到仪器中,仪器旁的电脑屏幕上,就显示出心脏的磁场图。  “心磁成像设备完全依靠人体自身磁场进行测量诊断,可以进行低成本、无辐射的快速检测,满足疾病快速诊断、日常健康监测的需求,且实现了全部国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装置研究院副院长郑世强说。  相比动辄几千万元的核磁共振仪,心磁成像设备价格只需要数百万元,大大节省了医疗成本,“我们已经在全国13家医院,开展心磁成像设备联合验证,目前结合临床,已经形成2万多个队列数据,为下一步心磁成像设备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装置研究院副院长郑世强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在4月11日举行的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暨杭州江南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上,《大设施本体建设计划》正式发布。大设施本体项目预计今年底开工,2026年底完成大设施主体建筑,2030年大设施工艺系统集成联合调试完成。  以大设施建设为支点,通过科学规划撬动“产研城”大格局。杭州高新区区委常委、零磁谷·科学城规划建设总指挥丁昌钰发布《杭州江南科学城2024年工作指引》,2024年江南科学城将聚焦“三片两翼”建设,不断扩大原研成果、巩固创新优势、聚焦产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提升企业服务、完善配套设施。  其中,零磁科学谷作为核心区的核心,将加快完成大设施缩比验证和初设报批,推动3个交叉研究平台建设,谋划推进东翼两个交叉研究平台和零磁医疗、量子传感两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前期工作。

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效果图  2024年,包括极弱磁大设施本体标志性开工建设在内,杭州江南科学城共有建设项目130个,总投资达687.5亿元。  打造创新生态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杭州高新区还将打造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联盟正式成立  “先行建设‘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生态圈可以更好整合江南科学城这片创新活力区域的项目、人才、资金、空间等创新要素,实现从平台体系向生态体系的跃迁。”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联盟的成员,我认为联盟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进行人才智力、技术知识产权等的共享,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非常有帮助的。”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尹建伟说。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尹建伟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据了解,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以国际零磁科学谷为核心策源区,主攻“0-1”基础研究和“1-10”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而智慧新天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智造供给小镇等环绕区域为联动发展区,将推动“10-N”的成果产业化应用,建设零磁医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三大转化园区。  到2025年,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初具雏形,核心策源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0亿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10亿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不低于50%;到2028年生态圈基本建成、到2030年加速释放效能。